注意!别再被这些“新闻李鬼”骗了
请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庖丁解news”,
并“星标★”小牛哦!
据央视网消息,近日,山东破获一起冒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工作人员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新闻李鬼”再次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假冒官方组织账号误导公众、假冒新闻事件当事人浑水摸鱼、冒充名人开设账号混淆视听、甚至有不法分子假借记者名义公然收取“车马费”……
这些“新闻李鬼”为了博取流量、攫取利益做出无底线的行为,触犯到法律,也在舆论场上留下一地鸡毛。
“新闻李鬼”的假行头
“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副总编辑、西部网副总编辑李晓红在接受中新社“庖丁解news”采访时表示,该乱象的核心是对流量和背后变现以及关注力的疯狂追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马立明提到,算法推荐是个“黑箱”,若缺乏有力的监管政策,将造成用户的“信息偏食”,平台等方面应出台有效措施,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
以假乱真套路深
1.仿冒官方账号博取流量
假冒正主、假冒权威是“新闻李鬼”的主要伎俩,这种手法常见于制造混淆和引发争议。马立明指出,目前各平台流量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不乏会出现急功近利者为了追求爆款而打造“李鬼”吸引眼球。
2024年1月,全国文旅“内卷大赛”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河南文旅官方账号“一骑绝尘”,成功晋级抖音上涨粉最快的省级文旅达人。
随着河南文旅流量出圈,抖音平台等社交媒体上一夜间也冒出了多个所谓的“河南文旅”账号,个别账号甚至违规博眼球、夹带私货、挂上卖货链接……严重影响了官方账号的严肃性和公信度。
声明中提及的部分违规账号
对此,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及时发布严正声明,并依法对多个“冒名”账号进行严厉警告,这一声明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2.假借记者名义敲诈勒索
开着“国家某部委”的车,并且有“随行记者”,这阵势对于在宝应开厂的李先生(化名)来说,着实没见过。更让他想不到的,对方态度强硬:“不满足条件就曝光!”这是唱的哪一出呢?扬州电视台于4月报道了一起“冒牌记者”落网的案例。
据报道,李先生在宝应经营一家新型材料厂。去年7月,一辆印有“中国环保”标识的外地牌照皮卡驶入厂区,随即下来两名男子。一名男子自称姓王,是国家环保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另一位自称是“随行记者”,两人还出示了证件,明确表示:李先生的工厂环境不达标,亟待整改。
两人一边走,一边对着厂区四处拍摄,李先生觉着不对劲,于是他一边让下属打电话向当地环保部门核实;一边以“车马费”过高为由,跟对方讨价还价,刻意周旋。随后,当地环保、公安等部门的执法人员赶到,将王某等人带到派出所。
应对“新闻李鬼”的关键因素
1.算法推荐机制
在传统的点对点式传播中,一些假冒账号“一眼假”,很容易被用户识破,缺乏优质内容的持续输出能力,也得不到用户的关注。
但是算法推荐机制下,自动捕捉关键词、精准匹配用户群,这些原本难以拥有市场的假账号,却被算法推荐到热搜话题榜上、推送给了潜在的用户群体。这客观上为假冒仿冒账号提供了曝光度和增粉渠道,也让一些违法违规分子更加肆无忌惮。
马立明表示,算法推荐是个“黑箱”,将造成用户的“信息偏食”,平台等方面应出台有效措施,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健康发展。
2.良好市场环境
“市场机制需要不断地精心培育,良好的互联网氛围应该是优胜劣汰的。” 马立明强调。
李晓红指出,市场目前正在疯狂“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本身的虚拟性等原因,强化了犯错“诱因”。
这会使得“高仿账号”仅通过简单且疯狂地复制粘贴、粗暴搬运,就能引来流量,而一些优质精品内容却不易被看到。
3.平台监管力度
目前,绝大多数自媒体平台对账号认证、加V等有身份审核的要求,但对个人注册账号缺少相应的审核机制。
对于一些自称“官方机构”的账号,一些平台仅仅封禁账号了之。目前对实施此类行为的个人和机构缺乏相应的惩处机制。
李晓红表示,平台需要加强自身的监管意识,要让自己的平台要像一个“品牌集合店”,而非“品牌高仿店”。对于类似的高仿帐号,内部排查,主动溯源,及时处理。
2022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明确,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不得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等。避免一些用户利用账号信息混淆视听、误导公众。
“相关管理条例已经出台,但面对海量的信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执法难题。”马立明说。对此,他也提出了参考性建议,如可以用统一的“边框”来标注官方账号内容,发布仅允许官方媒体使用的背景底色等。
作者:尹珮瑶
编辑:魏园
责编:吴旭
▼
推荐阅读
不用点赞转发了!“单位账号黄了!”
别让《歌手》背负太多包袱